水墨傳統未來世代展
自春秋戰國以來,華夏文化逐漸發展以墨、彩繪的方式,形成想像世界與圖像的連結,並透過縑帛、灰壁、植物纖維的承載,慢慢形成壁畫、屏障的形式,更在裝裱修復技術的成熟過程,先後確立下手卷、立軸與冊頁的表現型制,而這些繪畫主題,實際又與自然、生活間的悠悠情思息息相關。
2024.6.4
聯絡電話
02-7750-3969聯絡信箱
www-rf@gmcc.tnua.edu.tw聯絡地址
11201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傳統藝術],無論是工藝或者表藝,都是身體知識(artisanal knowledge; knowledge of making)的具現,是身體與人、人與自然演繹的關係,是此關係積累的時間厚度.因為這個厚度,我們在今日當下、此時此刻、海角天涯,在對於身體、自然、草根人情經常漠然無覺的現在,發現[它]讓我們有力量發聲、有能力想像!
在這樣的冀望中,「未來.傳統實驗基地」(The FuturePast Lab)是一個以[making]為主題、檢證[making]的本質、發掘[making]挑戰權威論述的潛力、實驗[making]為生命品質帶來的可能性之場域,亦即,以過去作為翻轉未來的軸心,我們探討以下面向,邀請更多行動者的參與: The Past for the Future[保存轉化]、The Past in the Future[生活延展]、The Past is Future[批判論述]、The Future Past[跨界實驗]
未來‧傳統實驗基地
自春秋戰國以來,華夏文化逐漸發展以墨、彩繪的方式,形成想像世界與圖像的連結,並透過縑帛、灰壁、植物纖維的承載,慢慢形成壁畫、屏障的形式,更在裝裱修復技術的成熟過程,先後確立下手卷、立軸與冊頁的表現型制,而這些繪畫主題,實際又與自然、生活間的悠悠情思息息相關。
2024.6.4
此次展覽是由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博物館特展「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所衍生。該特展廣受好評,再現出緬甸樂舞及戲劇並重的獨特表演藝術,因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借重其部分展物,希冀將緬甸表演藝術推廣到北藝大校園和臨近社群。
2024.6.4
什麼是「靈光」?時空的奇異糾纏: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猶如近在眼前。靜歇在夏日正午,延著地平線那方山的弧線,或順著投影在觀者身上的一節樹枝,直到「此時此刻」成為顯象的一部分,這就是在呼吸那遠山、那樹枝的靈光。
2024.6.4
今日許多臺灣人以為,「北管就是迎神送葬的鼓吹喇叭」、「北管是一種吵鬧的音樂」或者「北管只是戲棚上唱一唱」…其實,北管可能不只是你所想的那樣子!就像王宋來藝師膾炙人口的細曲〈昭君和番〉,總是讓聽眾迷惑而詫異:這,是南管吧?!這就是細曲魅力之所在,快來看看吧!
2024.6.4
討論樂器,往往圍繞在讓樂器成為經典的音樂家,或製作樂器的匠師身上。我們經常遺忘,就像其他工藝傳統,樂器成形經常牽涉自然質材,以及質材本身的物理影響與象徵力量。
2024.6.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