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小時光-藺編香包
工藝文化孕育於日常生活之中,在歲時祭儀之中更擔任畫龍點睛且無法或缺的角色。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五日節,最熱鬧且受歡迎的民俗活動為賽龍舟 ……
2024.5.13
手作小時光-藺編香包
一、活動名稱:
二、活動目標
工藝文化孕育於日常生活之中,在歲時祭儀之中更擔任畫龍點睛且無法或缺的角色。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五日節,最熱鬧且受歡迎的民俗活動為賽龍舟,除此之外還有家家戶戶準備的避邪驅瘟相關活動,例如門前放置辟邪物、喝雄黃酒、繫香包/五色線等。因此,為了推廣及維護傳統文化及工藝,將香包傳統結合藺編工藝及藍染工藝,讓參與者一次輕鬆的接觸傳統工藝,體驗藺編藍染香包。
三、活動單位
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四、活動日期及地點
1、日期:2024/06/06 (周四)
2、時間:下午12:30至13:10 (共計40分鐘)
3、地點:文化資源書苑 (研究大樓R408)
五、實施對象
校內職員 / 師生
六、活動規劃
時間 | 內容 | 備註 |
12:20-12:40 | 報到、繳費及拿取材料 | 報到台/簽到 |
12:40-12:50 | 藺草工藝及植物染工藝介紹 | |
12:50-13:30 |
Part I ─ 香包體製作 Part II ─ 藺編小牛製作 成果大合照 |
工讀生 攝影紀錄 |
以下建立一個QR-CORD
傳統編織工藝:藺草
藺草,簡而言之,台灣最本土的工藝,有異於其他纖維的編織手法,散發獨特的天然香氣,曾為台灣日治時期家庭重要收入來源,手感經濟由母女傳承的手藝。
作為編織苑裡帽/蓆的原料,須栽植於水田中,一年可收穫2至3期(春/秋),全視播種的早、晚而定。清治時期已有直銷中國的紀錄,日治時期外銷日本為大宗,商品以煙袋、木屐底、蒲團為主,佔台灣特產出口的第三位(僅次於糖和米)。
以往存在於常民生活中的古老技藝,隨著經濟因素等世代交替的衝撞之下沒落,於苗栗、大甲一帶仍有藺編推廣及傳承,近年藉由文創力量,青年返鄉,期盼漸漸地將藺編用品重新帶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傳統染織工藝:日本藍染
來自日本三重縣的傳統布料-伊勢木棉
三重縣伊勢地區是日本重要的棉花產地,江戶時代以來,來自伊勢之國的日常布料,受到全國的喜愛,因而稱之為「伊勢木棉」。
伊勢木棉的魅力在於「會變化的質地」,主要的差異來自一般的棉綫是以「強撚」方式將兩條綫捻成一條,稱作「雙股綫」,特徵是韌性強不容易斷裂,也相應地質地較硬。而伊勢木棉是由單綫「弱撚」紡織而成的,撚綫過程只有2、3次。用這種綫織成的布料。洗的時候會回到棉絮般的狀態,質地越洗越柔軟。
正因為伊勢木棉所採用柔軟的單綫紡織,纖維易斷,新型機器織布可耐不住這嬌貴,加上工時長,木棉需求減少,如今日本全國也只剩下臼井織布工廠裏的留存100多年前的老織布機慢慢織,一天「嘎嗆嘎嗆」的只生產出一反13米,慢工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留下你我手中無可取代的觸感和手感。
木棉的溫柔親膚染上天然的蓼藍顏色,藍白之間飄散出節氣的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