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竹工藝及延伸創作

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臺灣竹工藝藝術,並學習操作傳統竹藝的基本技法,讓學生重新接觸臺灣竹工藝的生命力,培養對傳統竹工藝的認同與興趣,與當代生活美學進行結合與想像,延伸當代竹工藝的藝術可能性。

banner img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

一兩三枝竹杆,四五六片竹葉,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疊疊。
由關渡到竹山,用當代的手眼彎出傳統工藝的新況味。

竹的運用起源甚早,至今仍與人們的生活習習相關。早期的人將竹子製成各式器皿、起居家具、農用器具、食用器具,甚至使用在灌溉農田水車、造橋到蓋房屋等,而竹工藝便由此延伸而來。傳統手工竹編將生活用品精緻化,傳統竹器製作則是先民物質智慧的融合與活用,以兩種不同方式巧妙地展現竹如纖維般的延展性以及如木材般的堅韌性。

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臺灣竹工藝藝術,並學習操作傳統竹藝的基本技法,讓學生重新接觸臺灣竹工藝的生命力,培養對傳統竹工藝的認同與興趣,與當代生活美學進行結合與想像,延伸當代竹工藝的藝術可能性。

課程規劃

第一階段:課堂奠基
本階段分為兩個課程重點,首先是竹編基礎及進階技法學習,從劈竹技法與材料處理來認識竹子的媒材特性,再進行基礎與進階編法教學,由實作教師逐一示範,並現場個別引導練習。第二部分則是竹器製作的基礎研習,透過材料處理認識竹器製作相關步驟,學習竹器製作的技巧與工具操作要領。
授課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第二階段:田野互動
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到南投縣竹山鎮,實地探訪臺灣竹產業的發展與經營類型。
授課地點:南投縣竹山鎮

第三階段:實踐創作
任課教師引導學生發表創意實作,並舉辦成果展,讓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能量與想像。
授課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課程師資

授課教師:張乃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從極簡的抽象造型到具像風格,張乃文老師致力於探索媒材與感官的聯繫,從經典中擷取靈感,遊走於意義的流動之間,開拓現代雕塑多元深邃的形式語彙。作品經常結合著個人對哲學宗教思維的反省,且對一般世俗所認定的真理、歷史和理論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詮釋,因此作品往往透露出對現實社會既定的價值觀和權利結構的觀察,思考犀利然而呈現手法真實而詼諧,強調應以真理不只一種的方式來思考事物的本質,並以此作為其創作的基點。

 

實作指導:涂素英
傳統手工竹編織藝術工作者 / 竹編工藝技術保存者

1970年應聘擔任當時農復會竹編研習班教師,適逢因緣承襲於竹編工藝國家薪傳黃塗山大師指導,精進其竹編技藝。致力於傳承教學與推廣將傳統手工藝竹編藝術生活化、實用化與多樣創意化,歷任行政院文建會、農委會、國立手工藝研究所、南投縣文化局等各級竹編班講師,現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系竹編教室及個人工作室竹編技藝培訓班服務。

 

實作指導:羅川敦
傳統手工竹器工作者 / 日月新竹藝負責人

1956年出生,南投縣人,前南投竹藝協會理事長。竹雕師承黃塗山老師、竹藝師承林水樹老師,作品特色及創新技術有竹管滴水器製作及各類竹編、竹管傢俱製作、巨型花燈製作及竹材處理等。其作品也曾於南投縣立文化中心、社寮紫南宮、臺北火車站等地展出。現今更常受邀至各學校、遊樂區、地方社區及政府單位機關表演,並長期配合製作商品到博物館展出。希望藉由永續傳承技藝,使竹家具永不失傳、竹手工製品永不退流行。

Top